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李超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同仁: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北京,召开我们一年一度的理事会会议。每一次相聚,都是我们总结过往、展望未来、凝聚共识的重要时刻。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对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李超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上市公司群体做出的成绩,充分阐述了证监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同时,对上市公司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当前,我们正处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的建议》,这份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刻把握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引导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为“十五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和上市公司群体高度关注的话题。今天的理事会,既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前行的新起点。
借此机会,我从近年来上市公司发展取得的成绩、未来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及协会发挥自律组织作用所开展的工作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十四五”时期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与韧性
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经受住了多重考验。特别是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发布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市场功能不断健全,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生态持续净化。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一是直接融资规模突破万亿,并购重组助力产业转型。资本市场的活力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多种工具开展直接融资。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已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定向增发规模达到7564亿元,成为企业扩大产能、攻坚核心技术的重要支撑。“并购六条”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后,资本市场并购交易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前7个月,A股累计有2037家公司披露3151单并购重组,其中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129单,同比增长148%,有力推动了传统企业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转型升级。
二是深化双向沟通机制,业绩说明会质量显著提升。业绩说明会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已从传统的“单向信息披露”转向“双向价值传递”,成为构建透明、互信市场生态的关键平台。根据我们中上协的数据统计,2024年,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共有5130家上市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召开比例为96.1%,董事长总经理出席率为98.5%,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高管参与率高达99%。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资本市场沟通机制的显著进步。业绩说明会不再是被动“交作业”,而是企业主动“亮实力”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这一平台,深入解读战略布局、回应市场关切、展示长期价值。今年,我参加了中国电科、国机集团等几家公司的投资者交流会,这些企业集团领导和公司高管集体亮相业绩说明会,直面投资者关于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核心问题,有效传递了发展信心与战略定力。这种从“复读财报”到“诠释价值”的转变,不仅提升了企业透明度,更增强了投资者对行业趋势和公司潜力的认知。
三是市值管理制度化,回报股东意识增强。2024年11月《市值管理指引》的颁布,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的“稳定剂”和“价值发现”动力。上市公司积极响应,通过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发布回报方案、估值提升计划、现金分红等方式回报投资者。截至2025年10月31日,累计741家公司建立了市值管理制度,累计实施259起分红方案,总金额约1352.94亿元。我们中上协今年发布的现金分红榜单显示,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2.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度增加9%。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贵州茅台等9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超过500亿元;中国石化、宁德时代、中国神华等33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0亿元。近一年分红总额超过首发募资金额的上市公司共有426家,彰显了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的诚意与实力。
四是出海竞争力显著提升,多元产业竞相绽放。近年来,上市公司“出海”迎来了全新篇章。截至2024年底,共有3667家A股公司披露了境外业务收入,占A股公司总数的68%;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6.3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75.42%。在产业结构上,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构筑了新的外贸增长极。宁德时代继续领跑,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企业增速较快,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传统家电行业中,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并购等方式,完善全球产业链布局,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正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技术出海”升级,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二、多措并举,推动上市公司质量迈向新台阶
“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了17项具体措施;2024年4月发布新“国九条”,明确了未来五年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资本市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新“国九条”实施以来,证监会形成了“1+N”政策体系,重塑了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刚才李超副主席在讲话中提到,证监会始终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大事来抓。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仅关乎资本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多措并举、内外发力,共同推动上市公司质量迈向新台阶。
(一)筑牢治理根基,提升合规效能
上个月,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将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有效”的新阶段。上市公司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基础,更应该通过构建“制度完善、运行高效、制衡得当”的治理结构,形成“基础有制度、执行有效率、权力有约束”的公司治理闭环。上市公司应以此次制度修订为契机,全面检视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优化审计委员会监督机制,确保“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持续提升财务透明度与合规水平,切实将治理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稳健前行。
(二)聚焦主责主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吴清主席多次强调,“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要紧紧围绕主业升级的需求,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强,去寻找技术突破点和新的增长点。一是要立足自身优势,明确主业定位。根据公司特点,精准识别并聚焦核心业务领域,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扩张;二是要以创新驱动主业升级。适时开展第二曲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和服务优化。三是要善用资本工具。通过定向增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围绕主业开展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这样培育出的新业务、新产品、新模式,才更具市场基础和生命力。
(三)优化核心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强主业的重要途径。证监会推出“并购六条”等系列措施,显著提升了重组审核的包容性与便利性,上市公司要把握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购重组。一要战略引领,目标清晰。并购必须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展开,避免脱离战略实际的“为并购而并购”;二要合规先行,规范运作。要严格遵守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操作;三要重视整合,融合增值。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整合。要在机构、业务、管理、市场等全方位实现有机融合,特别要重视文化整合,真正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四)稳健经营,增强回报股东意识
上市公司进行股东回报是对股东出资的合理回馈,是公司经营稳健、财务健康的体现,是长期发展保障。一是要合理认识股东回报,充分认识到股东回报不仅是履行对股东的责任,更是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本、优化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二是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回报政策。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行业特征、股价表现、财务状况等因素综合运用好现金分红、回购及其他一些创新回报方式;三是要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交流,及时向股东传达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战略和股东回报计划等信息,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任和认同感。同时,要积极回应股东关切,认真研究、解决股东提出的合理诉求。
(五)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风险防控屏障
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聚焦规范“关键少数”行为,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公司治理规范性、透明度。上市公司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树立全员风险意识。董事会和管理层要切实承担起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筑牢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董事长、总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通过对经理层和员工的持续教育培训,让“防风险、守底线”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完善治理结构。要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风险防控中的核心作用,建立权责分明、有效制衡的决策机制,特别是要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三是要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覆盖各项业务的内控体系,重点关注大额资金往来、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高风险领域;要保持财务稳健,财务负债要合理、现金流要充裕、担保要谨慎、投资要量力。
三、发挥自律组织作用,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理事单位和全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证监会重点工作部署,结合资本市场新形势、新特点,积极发挥自律管理作用,在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等方面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引导规范运作。配合证监会独立董事相关制度的改革,协会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指引》《独董新规执行简报》,建立独董信息库,开展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等关键岗位履职评价工作,进一步督促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投资价值。
二是聚焦“关键少数”,搭建多维度培训体系。围绕证监会“1+N”政策体系和监管重点,开展系列监管政策解读培训,涵盖分红与回购、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可持续信息披露等内容,及时传递监管政策,助力上市公司合规前行。此外,在证监会处罚委和上市司的专业指导、支持下,协会联合各地证监局对受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开展“违法违规专题”培训;与多家地方协会合作,开展违法违规日常预防线上培训,为资本市场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协会深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和证监会“并购六条”要求,开展“并购重组央企行”调研活动,就并购重组交易难点堵点问题进行辅导;举办“并购政策产融对接会”,服务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帮助上市公司用好并购工具;发布《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推出“并购重组活跃资本市场”系列报道,引导上市公司遵循正确的并购重组理念,防范并购重组风险。
四是着力帮助提高上市公司风险识别、评估、化解、处置能力。举办“司法重整”培训交流活动,从监管部门、审判机构、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等不同角度分享交流,帮助困境公司及时识别风险,实现精准救助。在风险化解方面,积极发挥期货和衍生品管理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优势,开展上市公司参与期货衍生品情况问卷调查和期货衍生品研究,了解上市公司参与套保的障碍及建议诉求,总结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优秀实践;加强与期货交易所的协作,鼓励上市公司合理参与期货市场,利用好期货和衍生品工具管理风险,稳健经营。
五是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强化投资者保护实效。协会开展现金分红政策研究,发布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培育回报投资者意识。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开展评估评价,发布《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情况的报告》和最佳实践案例。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常态化高质量召开业绩说明会,加强与投资者交流,开展年报业绩说明会最佳实践,聚焦行业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等,传递企业价值,增进理解。
六是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上市公司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协会深入落实证监会党委关于加强资本市场宣传引导工作的意见和工作方案,持续用好与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建立的“上市公司新闻‘打假治敲’举报线索移送机制”,为遭受新闻敲诈或虚假新闻困扰的上市公司提供举报线索“绿色通道”;指导上市公司向平台或有关部门进行虚假信息、新闻敲诈投诉,开展声誉管理培训,通过协会公众号和会刊等渠道,宣传上市公司正面形象,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位来宾、各位理事代表:
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协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会员队伍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协会共有上市公司会员3200多家,其中,理事、监事单位562家。在座的500多家理事、监事单位覆盖了35个辖区,15个行业门类,总股本合计4.79万亿股,占全部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5.18%;总市值合计50.86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6.6%,可以说是最优秀、最先进、最具影响力的行业代表。明年,协会将进行换届,并扩大理事会规模,希望在座所有理事、监事单位继续留任,充分发挥优秀上市公司的“头雁效应”和引领作用,带动全体会员单位为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