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收费信息公示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上市公司在行动 > 正文

海立股份:国际化产业布局成形 数字工厂重塑“智造”新模式丨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24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不断涌现,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为充分展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华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十一家合作媒体和抖音平台,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以图文和视频形式,报道“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成就。

2025090914311757399510485033513.png


海立股份:国际化产业布局成形  数字工厂重塑“智造”新模式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新华财经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在海立股份看来,“十四五”时期是公司实现产业转型和能级提升的关键阶段。五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0年的110.73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87.47亿元,增幅达69.3%,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双位数增长。

“十四五”期间,海立股份以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为双轮驱动,不仅巩固了在压缩机领域的全球前三领先地位,更成功开拓了汽车零部件第二主业,并实现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布局的全面升级。海立股份特别提到,公司在ESG与业务协同方面不断探索,提供了一份“价值共生”的样本。


一    踏入第二主业新赛道 国际化产业布局成形

在全球化制造业格局深刻变革的浪潮中,海立股份凭借“战略并购与自主建设”的双轮驱动,在“十四五”期间不仅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第二主业跨越式发展,更在国际化战略上取得了全面突破,呈现出“双主业”齐头并进、全球布局纵深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自配套家用空调压缩机制造商,海立股份近年来一直在谋求突破转型。2021年1月,海立股份通过与马瑞利的合资,拥有了全球布局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空调系统业务以及一流的研发能力和客户资源。海立现有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也在与马瑞利热泵系统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完整的环境系统解决方案。

据悉,通过这次战略并购,海立股份成功构建了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体系,在全球12个国家及地区建立的超过20个研发中心和近40个制造基地,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全价值链的全球协同布局。

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海立股份给出了一组国际化出海的“成绩单”:2021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规模增长超60%;2025年上半年,海立股份海外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36.38%。此外,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获得本田、日产、三菱、雷诺等国际车企认可,并成功拓展欧美市场,不仅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为其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为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海立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在安徽芜湖投建了占地200亩的海立芜湖产业园,为海立汽车零部件产业注入发展新引擎。在市场端,海立的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热泵空调等产品已获得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国内外主流车企的定点和订单,汽车铸件也获得法雷奥、舍弗勒等全球供应商的认可。

展望“十五五”,海立股份表示,公司将继续围绕“冷暖专家”的愿景,以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为驱动,推动双主业协同发展,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冷暖关联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二   打造未来智能工厂样板间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刻变革的浪潮中,产业链自主可控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标尺。回望海立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条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到到自主创新的明晰主线。截至目前,海立转子式压缩机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9%。

海立股份表示,国产化替代实现的背后,离不开智能智造水平的提升。数字化工厂正在重塑生产模式。

1993年,海立建厂时全套引进日本生产线,几乎所有设备依赖进口。这一局面转变的关键里程碑是2009年海立现代制造技术中心的建立,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实现了核心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工厂自动化应用与数字化集成。如今,海立几乎所有的压缩机装配设备均为自行设计制造,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自主可控。

此后,海立的智能制造探索不断深入。“十四五”期间,为持续提升智能制造能级,海立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质量引领、智慧运营和信息安全五个维度全面升级:构建仿真平台,推进模块化、标准化和参数化驱动的数字化设计;以IoT为基础,引入AI技术,打造数字化示范工厂,实施预测性维护和自适应生产;构建全链条、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产供销计划平台与供应链协同平台;构筑坚实的信息安全体系,实现海外基地关键信息系统本地化部署。

位于南昌的海立智能工厂,是海立“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战略的核心成果和集中体现。作为海立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制造基地,该工厂深度融合精益生产、卓越质量与数字化制造技术,成功打造行业领先的“未来工厂”样板。

走进南昌海立智能化车间,呈现的不是传统密集劳动场景,而是超1200台/万名工人的机器人密度、高效协同的机械臂和穿梭不息的AGV物流系统。这些AGV小车日均行驶里程达671公里,确保物料在15分钟内精准配送至工位。厂房中央的MES电子显示屏实时监控全局生产数据,见证着从一块钢板到一台高性能压缩机的全过程——每台压缩机历经130道工序,平均每7秒即可完成生产,换线时间仅需20分钟,充分满足全球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个性化需求。

近日,南昌海立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成为行业智能制造升级的典范。


三   破解“两张皮”困境 实现ESG与业务“价值共生”

可持续发展与ESG治理全面推进,是海立股份“十四五”期间的又一项战略目标。不久前,海立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UNGC),成为这一全球最大企业可持续发展倡议的重要成员。

海立股份介绍,目前公司已经构建了完善的ESG治理体系,形成从董事会到职能部门的三级治理架构,并将ESG理念贯穿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全过程中。

例如,在绿色制造方面,公司2024年合计绿电使用5487万千瓦时,占总用电比重达到12%。目前,海立股份旗下拥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省级“绿色工厂”。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压缩机主业围绕低碳高效、绿色环保、资源节约技术趋势,推出1.5HP小型双缸变频压缩机、R290冷媒热泵压缩机、CO₂自然工质冷媒压缩机等领先产品。

一直以来,企业在践行ESG理念时,容易遭遇ESG与业务“两张皮”的困境。海立股份则提供了一份“价值共生”的样本。

以ESG推动传统业务升级方面,海立每年将压缩机能效比提升0.03,巩固全球市场份额,2024年压缩机销量超3500万台,其中变频产品同比销量增长30.73%,绿色技术直接拉升市场竞争力。在新兴赛道开拓方面,公司投资芜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集群,打造数字化低碳工厂,获吉利、日产等国际车厂认证,抢占绿色交通赛道。

2024年,海立股份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排名从2023年的第48名跃升至第4名,位列上海市第1名。


(来源:新华财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