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收费信息公示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上市公司在行动 > 正文

广州发展:绿色转型成就能源巨头丨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23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不断涌现,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为充分展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华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十一家合作媒体和抖音平台,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以图文和视频形式,报道“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成就。

2025090914311757399510485033513.png


广州发展:绿色转型成就能源巨头

近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证券日报》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中,记者深入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发展”)采访调研。该公司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宏对记者表示:“从最初的单一煤电企业发展至今,广州发展已经形成电力、燃气、新能源、能源物流、储能及能源金融等业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清洁能源产业体系。面对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十四五’期间公司加快了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并且推动业务模式向生产、销售、创新和综合服务复合型转变。”

而下面这组数据,也清晰勾勒出广州发展在“十四五”期间的成长轨迹,诠释了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样本——截至2025年6月份,新能源发电机组从2020年末的96.74万千瓦增至582万千瓦,增幅达到501.61%;已投运风力、光伏电站超140个,可控装机规模为582万千瓦,绿色低碳能源装机占比超76%;资产规模从434亿元增至804亿元。


一  “风光”项目硕果累累

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绿树成荫是广东省韶关市后坪村“林光互补”的真实写照。后坪村林地曾经是名副其实的“荒山”,长期的严重缺水导致这里长满了芒草及小灌木,“林光互补”发展之路让后坪村脱胎换骨。

一位后坪村村民告诉记者,这一切要从广州发展2018年在这里建武江光伏电站说起,短短3年时间,占地2000多亩、装机容量80MW的武江光伏电站建成,让曾经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光伏发电的主阵地。伴随着“十四五”时期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新征程的脚步,广州发展在后坪村开始了一系列助农、惠农工作。

记者看到,作为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林光互补”示范性电站,武江光伏电站的光伏板错落有致排开,架高2米以上,板下种植红白花油茶、鹰嘴桃、贡柑等经济作物,当地村民还充分利用板下空间养羊、养牛、养走地鸡。

“林光互补”的发展模式,不仅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生态答卷”,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为乡民送上一份“民生”礼包。现在,后坪村不仅建起太阳能路灯,而且新铺了马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吴宏向记者介绍,广州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和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光伏+”产业链,持续与广东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深化合作,推进“茶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产业基地示范项目,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广州发展属下光伏区总面积为3.24万亩,光伏区可种植养殖面积为2.20万亩,复合型光伏电站总种植、养殖面积已达1.84万亩,相对于光伏区总面积实现覆盖率约为56.75%,相对于光伏区可种植养殖面积实现覆盖率约为83.78%。

此外,广州发展的风力项目也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25年6月底,广州发展风力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已覆盖全国20个省市。该公司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66万千瓦,其中火力发电可控装机容量为484万千瓦,占比下降到45%;风力及光伏发电可控装机规模为582万千瓦,占比达到55%。


二   多种能源均衡布局

今年5月份,一艘长279米、宽42.6米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舶——“特雷德”,成功靠泊广州南沙小虎岛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其满载的6万吨LNG货物缓缓卸入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的储罐内。

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是广州发展旗下项目,被列入广东省、广州市“十三五”和“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该站投产至今已顺利接卸LNG船舶16艘次,接卸总量达86.87万吨,极大程度保障了广州市用气需求。

与此同时,广州发展在湖北洪湖的钠离子储能电站已于2024年12月份建成投产,是国内最大容量的钠离子储能电站之一。该公司旗下的佛山高明储能电站的建设也正快马加鞭,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

由此可见,广州发展的能源版图日益丰富。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煤电、气电、分布式能源、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等能源供应的多元结构,多种能源均衡布局。

吴宏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未来能源供应的核心将是电力,我们判断电力需求会持续增长。同时,电力低碳化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在这一判断下,广州发展集团大幅调整电源结构。为了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十四五”期间,广州发展将电力结构按煤电、气电、新能源进行均衡配比,各类电力供应互补平衡。


三   业绩保持强劲增长

广州发展在“十四五”开局时就确立了公司的“三大倍增任务”——投资总额、装机规模及天然气供气量实现倍增。这一目标有望在“十四五”收官时超额完成。

财务数据也见证了广州发展在“十四五”期间跨越式增长。2021年至2024年,广州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攀升,分别为2.03亿元、13.54亿元、16.38亿元、17.32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继续爬坡,达到16.35亿元,同比增长42.56%。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综合能源企业之一,广州发展深耕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拓展到国内26个省市,外延至11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构建“大产业链”,推动产能互融、多能互补、煤气电联动,建设能源产业支撑保障基地,形成产、购、销、储、运、用的综合能源产业链。燃气产业链持续完善,已基本形成燃气上下游一体化路径。煤炭产业链优化升级,拥有完整产业链。广州发展积极引入AI技术建设能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多领域探索开发应用场景。

“十四五”期间,广州发展始终紧紧围绕“建设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企业集团”的目标,打造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样本。

“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目前,我国在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核电等领域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我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中包括,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吴宏表示,广州发展将把握好“十五五”战略关键期,继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证券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