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不断涌现,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为充分展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华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十一家合作媒体和抖音平台,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以图文和视频形式,报道“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成就。

华阳股份:向“新”而行,锻造能源新材料转型新范式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股份”或“公司”)作为有着75年悠久历史的国企——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旗下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山西省传统能源国企向新能源新材料战略转型的标杆,如今正以“双轮驱动”战略为引领,在守牢煤炭产业根基的同时,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军,用科技创新点燃传统产业转型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推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向绿色高端跃升的生动实践者。

山西华阳碳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一 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创新应用引领行业变革
在新能源领域,近年来,公司与中科海钠强强联手深耕钠离子电池产业,特别是在拓展钠离子电池产品应用场景方面已取得相当的成绩。公司逐渐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已经建成了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芯、电池包及钠离子电池储能柜全产业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公司牵头研制的“基于钠离子电池的16MW/17.04MWh高可靠性煤矿应急电源”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该装备充分发挥钠离子电池高安全、宽温区、长寿命、高倍率等优势,配套定制研发的构网型储能交流器、精密电池与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多机电压源对等接入等关键技术突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实际应用方面,该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已在景福公司、开元公司成功投运,运行期间供电系统稳定,实现了多机电压源对等接入技术的深度应用。其中,开元公司17.04兆瓦时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于去年11月26日投入使用。“极端外部断电情况下,它能独立支撑矿井保安负荷满功率运行超过2小时,从源头上杜绝无计划大面积停电事故,是煤矿的‘生命电源’。”开元负责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调试的技术主管赵亚萍介绍。除核心的安全保障作用外,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因其定期充放电的特性,被赋予电力“调节器”的作用——利用电力峰谷价差实现“削峰填谷”、节电创利。据了解,开元公司通过“削峰填谷”年省电费已超60万元。 此外,在国家部委关于进一步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投标竞争,促进其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号召下。8月18日,华阳股份旗下华钠芯能成功中标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煤矿应急电源项目,标志着公司实现了外部应急电源业务的首个项目突破。 二 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实现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新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医疗健康等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展现了新材料产业良好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 “十四五”时期,公司以打造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绿色、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聚焦“研发尾部、量产首部”,坚持“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布局钠电材料、高效光伏组件、高性能碳纤维等产业方向。 其中,华阳股份瞄准了高性能碳纤维这一战略性材料。经过两年半的攻坚,其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已进入联调联试关键阶段。高性能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这一突破对实现高端碳纤维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华阳股份的转型实践获得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公司荣获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英华奖”A股价值示范案例奖,该奖项由广大机构投资者投票选出,是对公司治理水平、成长潜能、投资者回报及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 回顾“十四五”,公司深刻把握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将发展战略清晰锚定在新能源新材料这一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赛道。展望未来,公司目标聚焦于钠电储能方向,深化与中科海钠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持续拓展钠电应用场景。同时,全力推动碳纤维项目尽快实现T1000产品突破及市场化,并积极布局光伏组件等新兴产业。华阳股份将以坚定的步伐向着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向加速迈进。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