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收费信息公示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上市公司在行动 > 正文

龙源电力:科技引擎驱动能源智变丨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17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不断涌现,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为充分展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华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十一家合作媒体和抖音平台,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以图文和视频形式,报道“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成就。

2025090914311757399510485033513.png


龙源电力:科技引擎驱动能源智变

2025101715511760687508521017604.jpg

图①职工进行风电机组维修

图②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

图③“国能海测1号” 

当前,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规模扩张的单一维度,而是转向以科技创新破解“效率瓶颈”与“技术壁垒”的深层较量。

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板块核心上市平台,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电力”)在“十四五”期间始终秉持“创新是企业的责任”这一核心理念,用全链条创新体系筑牢根基、以“擎源”大模型重塑行业生态、借助多元实践拓宽应用边界,不仅交出了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亮眼答卷,更成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领航者”。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证券日报》等媒体启动“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活动,探寻龙源电力如何以创新之笔绘就绿色未来。


一  筑基:构建全链条科创体系

让技术突破落地为产业实效,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贯通”。龙源电力深谙此道,在“十四五”期间依托“1+1+4+N”创新体系,搭建起平台、人才、成果转化环环相扣的创新生态,让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能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产力引擎”。

建设国家能源局授牌的研发平台——国家能源风电运营研发(实验)中心,发展壮大新能源生产运营、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信息化与智能决策、新能源人工智能、环境与化学等专业研究(实验)室,是龙源电力创新工作的重要依托。此外,龙源电力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校企联合研发,致力于提升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服务国家“双碳”行动。

对于龙源电力而言,支撑技术突破的不仅有研发平台的硬件保障,更有人才梯队的“智力托举”。龙源电力通过推行“重大项目+人才培育”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企业青年科技人才+高校研发团队+工程硕博士”联合研发梯队。

龙源电力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激励机制上,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核心,不断优化激励体系设计,通过健全多元化激励方式,强化对创新人才的全方位保障,让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2025年初,龙源电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复,成为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唯一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电企业,进一步打通高层次人才引育用留的“最后一公里”。

更难得的是,龙源电力没有让技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以产研深度融合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收获了一系列亮眼成果。仅今年上半年,已有5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累计申请专利70项。在重大课题攻关中,龙源电力牵头完成国家能源局“十五五”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技术体系研究及国资委中央企业绿色布局研究等重要课题,相关成果获得高度肯定与认可。


二   破局:“擎源”重构风电运营逻辑

在新能源行业,运维效率的提升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成本节约与效益增长。长期以来,风电运维依赖“凭经验”的传统模式,不仅故障预警滞后,更难以应对大规模风电场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而龙源电力牵头研发的“擎源”发电大模型,恰如一场“智能革命”,彻底重构了风电运营的核心逻辑。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AI+”专项行动的核心成果,“擎源”发电大模型是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龙源电力勇担风电板块研发牵头重任,以“场景牵引、数据筑基、协同攻坚”模式,打造覆盖7大场景、20个智能体的风电AI解决方案,推动风电运维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根本性变革。

更关键的是,“擎源”大模型打破了“AI专家不懂风电、老师傅不懂算法”的壁垒:算法工程师与“匠星班”的风电老师傅结对攻关,将经验转化为模型能识别的特征参数,构建出“业务—模型—数据”铁三角团队,让风电大模型成为融合行业知识与AI技术的“超级大脑”。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实效立竿见影。在某风电场,“擎源”大模型提前72小时捕捉到“油温超温3℃、压力偏高0.3bar(巴)”的微小异常,精准预警了润滑油管堵塞的早期缺陷,避免了单台价值超百万元的齿轮箱损坏。此外,当风电场面对“小风天电价高、大风天电价低”的矛盾时,大模型结合光伏出力预测与电网调峰需求,推荐“大风天停机检修”方案,既保障了发电量,又降低了机会成本。

目前,龙源电力依托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数字化平台,汇聚了15万份行业文档、370万张设备图像、40TB(太字节)气象数据,构建包含4.5万个问答对和2万张精标图片的高质量数据集。自主研发的“全流程自动化数据处理工具链”,极大提升了其数据处理效率与标准化水平。


三   拓界:绘就绿色能源新图景

新能源的未来,从不局限于“发电”这一单一功能,而是要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在更多“无人区”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十四五”期间,龙源电力在海上风电、沙戈荒基地、数字化基建等领域多点开花,让新能源不仅是“绿色电力的提供者”,更成为破解复杂难题的“解决方案”,将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

在福建莆田的海面上,“国能共享号”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首创“以渔养电、以电养鱼”模式,不仅年发2000万度绿电,下方养殖区还可养殖大黄鱼等海产品,实现了“绿色电力+蓝色粮仓”的融合发展,为海上风电与海洋养殖的结合开辟了新路径。

另一片海域上,“国能海测1号”作为全球首艘专业海上风电测量船,配备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能在浪高2.5米海况作业,可连续巡检海缆超300公里,检测精度和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10倍以上,大幅缩短故障定位时间、降低成本和停电周期,填补了我国海缆磁场探测技术空白。

如果海上风电是“向海要能源”,那么腾格里沙漠的实践就是“向荒要效益”。龙源电力的“沙戈荒”基地通过“草方格固沙+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让2.8万亩荒漠变成“蓝色光伏海”,每年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能满足15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板下种植的作物不仅固沙,还能为当地牧民增收,实现“生态修复+能源生产+民生改善”的三重效益。

数字化转型方面,龙源电力也走出了特色路径。辽宁16家风电场全面启用“无人值守”模式,超三千路“天眼”监控与智能预警系统替代人工,检修人员依据调控中心的缺陷信息精准运维,数据挖掘系统提前发现设备隐患,让电站运维效率提升40%,也为行业提供了“少人值守、无人值守”的实践范本。

“龙源电力将继续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新能源科技领军企业’为目标,深化‘AI+能源’融合创新,推动‘擎源’大模型向更多场景延伸,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龙源力量’。”上述龙源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十四五”期间的创新筑基到未来的战略拓界,龙源电力的发展轨迹,恰是新能源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缩影。面向“十五五”,当“AI+能源”的融合不断深化,龙源电力将有望凭借科技创新持续引领能源变革。


(来源:证券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