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收费信息公示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上市公司在行动 > 正文

中远海科:向航运数字生态赋能者目标持续迈进丨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16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不断涌现,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为充分展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华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十一家合作媒体和抖音平台,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以图文和视频形式,报道“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成就。

2025090914311757399510485033513.png


中远海科:向航运数字生态赋能者目标持续迈进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中国证券报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

航运,这个曾以百年经验为荣的传统行业,正站在数字浪潮的十字路口。巨轮航行依旧,但驱动它们的不再只是柴油,数据与算法已成为重要的“燃料”。在这场静默却深刻的变化中,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科,正以一场从被动拥抱到主动创新的数字化跃迁,尝试重新定义航运的未来。

“过去,航运业是一个极其传统和保守的行业,依赖百年积累的经验,对改变持谨慎态度。”中远海科研创中心总经理韩懿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但如今行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

经过多年发展,数据已成为优化航线、节省燃油、降低碳排放的核心工具。而中远海科,正在以自己的独到理解,深度优化这一工具。在这一逻辑下,中远海科正向着航运数字生态赋能者目标持续迈进。

“对中远海科来说,‘十四五’这五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展望“十五五”,韩懿告诉记者,公司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交通数智科技企业这一发展愿景持续努力。


一   构建航运数字底座

“由于航运链涵盖船公司、港口、货代等多元主体,各主体因业务模式与管理需求差异,构建了独立的数据系统与标准,由此产生数据协同难题。”韩懿在采访中谈到航运数字化发展时表示,当前,不同主体间的数据标准尚未统一、系统接口开放程度不足,加之对数据所有权和隐私安全的审慎考量,一定程度上形成数据交互壁垒,制约着产业互联网实现高效互联互通。

值得关注的是,航运作为全球化程度极高的行业,其数字化转型需要全球港口、海关、代理等各环节的协同推进与创新实践。换言之,各环节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对行业整体数字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统筹与协作要求,也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解决这些难题,中远海科于2019年启动“建云、聚数、创智、兴业”行动,旨在打造“航运新基建”,解决一些行业共性问题。

这是一条从底层架构到顶层应用的完整路径。正如韩懿所言,中远海科希望通过“建云”获得灵活的算力和存储资源,通过“聚数”形成高质量数据资产,通过“创智”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算法模型。

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更在于流通。当前,中远海科正积极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并通过数智技术确保数据流通全程可追溯、权属清晰。

韩懿透露:“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空间将单向服务转变为共享数据的方式,通过‘链主企业+生态伙伴’协同机制,未来构建船舶估值、船舶精细化风险画像、船舶保险定价等完整的船舶信息情报。”

这意味着数据不再是被锁在系统中的沉默资产,而是成为可增值的数字商品。中远海科致力于打造的,是一个开放、可信、共赢的数据生态。

中远海科过去5年在研发上持续投入。2024年,中远海科研发投入达1.01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23.03%,研发投入强度为5.63%;2024年申请受理和授权发明专利102件,同比增长20%,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50.28%,获得软件著作权52件。


二  从人找数据到数据为人

如果说数据是“燃料”,那么人工智能(AI)模型就是引擎。

2025年,中远海科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全球航运可信数据空间”入选国家试点。公司自主研发的“船视宝”平台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依托221种智能算法服务20多个行业、2000多家企业。

在此基础上,中远海科成功研发落地的国内首个航运垂直领域大模型“Hi-Dolphin”,更是其“创智”能力的集中体现。

与传统通用大模型不同,“Hi-Dolphin”大模型深度融合航运专业知识与场景需求,实现了从理解问题到执行规划的全流程智能化。韩懿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利用大模型和小模型协同的方式,打通了大模型理解语义、小模型执行行业规划这一高效流程。”

2025101614221760595729606027080.jpg

“Hi-Dolphin”大模型

可贵的是,这一技术路径已在多个场景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特种运输为例,该领域船业务涉及大件运输、半潜船等复杂工艺,法规和流程庞杂,人工检索效率低。对此,我们基于‘Hi-Dolphin’大模型构建特运知识图谱和智能问答系统,实现一线人员对复杂工艺与法规等问题随问随答。”韩懿告诉记者,这套系统的问答准确率已超过90%,且平均查询时间由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显著降低操作失误风险,目前已在特种运输船公司日常作业中应用。

“在青岛港,为实现港口业务智能化,‘Hi-Dolphin’大模型在3天内完成部署上线,通过模型能力支撑智能客服、船期查询、堆场调度等功能。”韩懿介绍,客户可用自然语言一键获取服务,替代繁琐流程,业务响应效率大幅提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重工修船报价场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修船与重工报价环节,因工程项目复杂,传统人工解析询价单往往耗时1至2天,而“Hi-Dolphin”大模型可在10至15分钟内自动解析30页以上的船东询价工程单,且能准确提取如钢结构吨位、板材数量、货仓涂装面积等关键信息,并生成报价单。

这些案例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模式的胜利。中远海科通过打造垂直领域大模型,将行业知识与数据能力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人找数据到数据为人的范式转变。


三  推动行业竞争力提升

数字化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协同。中远海科的志向不止于自身技术突破,更在于推动整个航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尽管‘点’上很出色,‘线’上也已打通,但整个航运产业链的‘面’,即跨组织、跨行业、全链条的数据协同和生态互联仍然存在较大壁垒。”韩懿说。

为打破这些壁垒,中远海科积极参与全球标准制定与联盟建设。作为国内首家ONE SEA智能航行联盟单位,公司努力推进联盟内技术交流,共同推动智能航行领域发展,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规则(MASS CODE)的咨询审议。此外,作为船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公司持续推进国家级航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中远海科表示,在行业加速推动绿色低碳、数智化转型进程中,其正积极通过航运科技能力和数智化平台产品为国内外客户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能耗排放、提高精细管理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等诸多方面发挥赋能作用。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尚未完全打破,全球协同任重道远,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远海科正在用技术与耐心,一点点凿穿传统的壁垒,一步步连接离散的节点。

面向“十五五”,中远海科明确表示,将顺应行业“数字、智能、绿色”的发展趋势,抢抓“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打造行业大模型、大平台、大数据为目标,着眼数据、算法、产品、平台、标准等维度,着力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航运数智化核心产品和平台,持续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全力发展数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服务集团和行业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