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收费信息公示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上市公司在行动 > 正文

康弘药业:推动国际化管线上市 竞逐前沿技术赛道丨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25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不断涌现,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为充分展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华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十一家合作媒体和抖音平台,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以图文和视频形式,报道“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成就。

2025090914311757399510485033513.png


康弘药业:推动国际化管线上市 竞逐前沿技术赛道

“康柏西普的研发启动于2005年前后,投入达10亿元,彼时公司的年销售额还不到10亿元。而且,当年国内生物药领域尚处在拓荒阶段,既无成熟行业经验可循,也缺乏关键设备(多数依赖进口),研发团队只能边学边做,攻克技术难关。”近日,康弘药业总裁柯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讲述了如今占公司收入“半壁江山”的大单品药品康柏西普的问世之旅。

2025092509221758763347332063662.png

康弘药业集团总部 来源:公司供图

锚定研发创新路,不畏艰难攀高峰。“十四五”期间,康弘药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持续攻破核心技术,以眼科、精神/神经、肿瘤三大核心治疗领域为主线的产品矩阵更加丰富,业绩一路上扬,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36.05亿元增至2024年的44.53亿元,扣非净利润从2021年的3.01亿元增至11.84亿元,期间研发开支合计25.21亿元,现金分红合计11.32亿元。

“若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国际化管线上市、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显著提升,并持续迭代创新生态,公司有望跻身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伟大公司行列。这一路径不仅需要技术突破的‘硬实力’,更需战略定力、组织韧性与全球视野的‘软实力’支撑。”柯潇说。


一   长期经营稳健

营业收入为24.53亿元,同比增长6.95%;扣非净利润为7.23亿元,同比增长6.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16亿元,同比增长13.76%......2025年上半年,康弘药业经营保持稳健。区别于不少大起大落的创新药上市公司或科技型公司,康弘药业上市10年以来,每年收入增速整体保持平缓态势,这背后有何秘诀?

发展理念为先,从市场、创新、品质、人才四个方面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

柯潇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以创新为核心、以品质为生命、以人才为根本”的发展理念,同时,认真考察、研究世界企业成功经营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建立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即“创新产品和服务,普惠民生与大众”。它的核心是着眼于民生需求,不断创新,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更优秀、更具特色、更为普惠,真正济世为民。“正是基于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公司致力于研发适合大众消费的临床急需药品,这既体现了‘医药济世’的优良传统,也为企业稳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柯潇说。

2025092509231758763418764079954.png

康弘药业大单品康柏西普生产实景 来源:公司供图

尊重行业规律,既敢于创新投入,也重视风险研判。

 “一款国产新药上市,带动亿元级的收入增长,获得业内广泛认可。这靠的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脚踏实地做基础、用心做事、用学术做专业化推广。”柯潇表示,“医药行业兼具高投入、长周期、强监管的特性,其稳健与冒险的平衡本质是‘风险可控下的创新突破’。医药企业需要在深度研究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风险预判、市场需求验证、研发管线梯度布局,实现稳健根基。稳健是公司抵御行业波动的‘安全垫’,贯穿于公司战略规划、运营管理与风险控制全链条。”

记者注意到,康弘药业A股上市以来,公司研发支出(包括费用化和资本化)总体呈“N”型走势。“研发资源的把控,本质上是企业在生存压力与长期创新愿景之间的战略权衡。利润压力确实可能导致企业在特定时期减少当期研发投入,尤其是费用化部分。但真正稳健的企业会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留核心创新火种,确保波动后能再次进入上升通道,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柯潇说。


二  超级单品接力

打造一款长生命周期(仅指上市销售阶段)的大单品,是创新型药企孜孜不倦地追求,康弘药业亦然。

作为首个国产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眼科用药,康柏西普自2014年上市以来连续10年保持增长。2025年上半年,康柏西普为康弘药业创造收入13.45亿元,占当期公司总营收的54.83%,“在样本医院市场中的份额稳居第一,甚至在多轮医保谈判和生物类似物竞争下,依然能稳住医生和患者的选择。”

2025092509241758763480538076579.png

康柏西普生产实景 来源:公司供图

柯潇对此解释:“一直以来,公司的策略很清晰,即通过‘性价比+治疗便利性’构筑护城河。医保层面,康柏西普多次进入国家目录;临床层面,公司创新性地提出‘3+PRN’方案,把年均注射次数压缩至6次到8次,极大提升了依从性;在研发端,对抗VEGF而言,‘疗效等同、频次更低’几乎是所有参与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公司高浓度剂型KH902-R10已进入Ⅱ期临床,如能证明降频疗效,康柏西普将进一步加固壁垒。对于一款进入上市第二个10年的产品来说,这种‘二次创新’尤为关键。”柯潇说。

然而,过度依赖某个单品,一旦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骤变,易使药企“元气大伤”。寻求更多超级单品是一种应对策略。哪款产品可能成为康柏西普这样的超级单品,备受市场关注。

柯潇表示,“今年6月底,康弘药业旗下的利非司特滴眼液正式获批,成为国内首个以3类新药路径独家上市的利非司特制剂。这意味着,我国庞大的干眼症患者群体拥有了‘全链条抗炎’用药选择。”

据公开报道,2024年我国干眼药物市场规模约47.9亿元,2020年至2024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6%。柯潇认为,“临床与商业的双重空间均已具备,而利非司特原研药Xiidra在中国市场尚未上市。面向长期依赖人工泪液、环孢素并渴望‘快速起效’的患者群体,康弘药业凭借首仿切入干眼赛道,为自己打开了一个增长空间近50亿元的新市场,收获了具确定性的潜在增量。”

“随着公司在基因治疗、抗体偶联药物、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自身优势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公司聚焦的细分赛道均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柯潇说,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项目于上半年完成主体封顶验收,预计明年1月投产。建成后将用于开展基因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样品和商业化产品生产。


三  角逐前沿技术

“‘十五五’是公司从‘中国康弘’迈向‘世界康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柯潇表示,“康弘药业始终朝着‘中国康弘、世界康弘、长青康弘’的愿景而努力。我们通过眼科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从强手如林的中国医药领域实现突围,奠定了‘中国康弘’的行业地位。当然,在巩固本土优势方面,公司仍需持续发力。‘世界康弘’的突破需以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双载荷ADC等全球前沿技术为支点,而‘长青康弘’则依赖研发体系的可持续输出与社会价值的深度绑定。”

上半年,康弘药业在研的基因治疗药物KH631在中国进入临床Ⅱ期,中美临床试验工作持续推进。中国Ⅰ期临床试验部分成果于今年5月在美国视觉和眼科研究协会(ARVO)2025年年会上分享,低剂量首例患者在注射KH631后2年内无需补充治疗。

柯潇介绍,KH658眼用注射液是康弘第二款同时获批进入中国和美国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产品,具有给药方式简便、安全、转导细胞效率高的特点,中美临床试验正稳步推进。

2025092509251758763540940048838.png

康弘药业总部研发实验室 来源:公司供图

基因治疗赛道的门槛不言而喻。柯潇表示,基因药物研发周期长(通常10年以上)、投入大(单款药物研发成本超10亿美元),但临床需求迫切(如罕见病、癌症等)。同时,基因药物生产具有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个性化需求强等特点,长期以来受限于产能不足的瓶颈。上述公司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将实现基因药物产业化,增强康弘药业在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商业化速度、技术壁垒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加速研发成果转化,缩短在研药物上市时间的同时,为后续基因药物管线的开发提供保障,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康弘药业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也有布局。KH617是国内首个具有合成生物学来源的Ⅰ类新药,也是康弘药业合成生物学平台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产品,2023年2月获得美国FDA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2025年5月正式获批与标准治疗方案联合用于新诊断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目前KH617处于临床Ⅱ期阶段。

还可以期待的是,康弘药业有望在“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公司申报的注射用KH815的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今年3月获得澳大利亚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型双载荷抗体偶联药物。公司还布局了HER3(KHN922)双载荷方案及后续组合,朝着平台化ADC迈进。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