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收费信息公示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上市公司在行动 > 正文

中国海油:向海图强 价值起航丨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5-09-12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不断涌现,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为充分展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新华网、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华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十一家合作媒体和抖音平台,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以图文和视频形式,报道“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果成就。

2025090914311757399510485033513.png

中国海油:向海图强 价值起航

产量连续多年刷新历史纪录,2025年净产量将超200万桶油当量/日;成本竞争优势保持稳定,保持30美元/桶;高度重视股东回报,2025年上半年股息支付率达45.5%……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证券日报》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五年来,中国海油不仅在产量增长和资源发现上持续突破,也在绿色转型中实现跨越,并在资本市场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公司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增储上产成效显著

增储上产是衡量一家能源企业发展潜力和综合能力最直接、最核心的指标。

数据显示,中国海油国内原油连续四年实现年均300万吨以上增量,老油田连续五年保持稳定生产,设计产能连续六年突破千万吨级。2024年,公司原油增产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七成以上,稳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地位。

成绩的背后,是中国海油在勘探开发上的持续深耕。“想要持续稳上产、不断发现新储层,就需要不断打磨革新对海洋的认知体系,加快对勘探开发理念、模式、方法的重塑。”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坚持以大中型油气田为勘探思路不动摇,持续向深,是公司“做厚家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中国海油多个里程碑式发现备受瞩目:开平南亿吨级油田成为我国首个深水深层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探明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刷新了全球变质岩潜山油田纪录;在渤海超5000米地层中,一口高产井成功投产,展示了公司对深层复杂地质条件的掌控力。

中国海油首个千亿立方米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投产后将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并将有力促进公司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这些成果并非偶然。过去五年,中国海油不断细化油藏认识,从对开平南、陵水36-1等油田的勘探突破,到“深海一号”二期、流花16-2油田群等的高效开发,覆盖了浅层岩性、隐性潜山、深水深层、致密层、深煤层等多种类型,形成了跨领域、多层次的勘探开发格局。

2025年6月25日,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中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五年间,中国海油不断加强一体化协同,开发能力更上一层楼。例如,渤海油田在实现原油上产3000万吨以及建成了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有望于今年突破4000万吨目标;南海东部油田年产量历史性突破2000万立方米大关,连续三年油气产量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国内陆上获临兴、神府两个千亿方大气田发现,‌旗下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日产水平跃居国内第一。


2  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海油“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另一条主线。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硬支撑”赋予了中国海油“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的底气和决心,将海底“黑金”从看不见的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储量和产量。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聚焦深水深层勘探、“低边稠”油田高效开发和“双高”油田稳产等难点,攻关形成了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挖潜、海上超稠油热采开发、高温高压油气田开发等一批关键技术。这些成果不仅完善了技术体系,还在多个油气田推广应用,为公司的上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在重大装备上,中国海油不断刷新“国之重器”的纪录。2021年,“深海一号”能源站成功投产,成为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具备三项世界首创技术,实现了我国从1000米级到1500米级超深水开发的跨越。此后,“海葵一号”填补了国内圆筒型FPSO的技术空白,为深海油气田开发提供了全新模式,“海基二号”则通过高效灵活的浮式生产系统,提升了深水油田开发的经济性和稳定性。这些“大国重器”在稳产增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持续把“看得见的资源”转化为“产得出的油气”。

科技创新也在持续推动中国海油向绿色产业转型。公司不断提升天然气产量占比,推广岸电工程,推进节能减碳技术应用。同时,公司依托自身在海洋工程方面的经验,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2020年,公司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2023年,世界首个半潜式“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项目“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发电。2025年,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投用,公司的绿色业务逐步与传统业务形成互补。

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推进能源转型、践行绿色低碳战略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也将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在“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既是中国海油提升油气产能的硬核力量,也是公司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深海装备的投用、老油田的再开发、新能源的布局,共同勾勒出公司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


3  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2022年4月21日,中国海油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搭建“A+H”双平台资本运作格局。这一举措不仅为公司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也为A股市场带来了一只优质的能源投资标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海油自A股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4730.1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559.79亿元,分红比率达54.12%,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股东回报水平。在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凭借良好的成本管控和强劲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成为了A股市场上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能源央企之一。

此外,中国海油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早有验证。公司于1999年注册成立,2001年在港交所挂牌,凭借持续增长的油气储量和稳健的财务结构,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和生产商之一。A股上市则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资本布局,扩大了融资渠道,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产能端,中国海油深耕国内海域,渤海油田已建成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南海、东海等区域也持续贡献稳定产量;在国际化布局上,公司持有多个世界级油气项目权益,业务遍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资源格局。强大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实力,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具备了独特的稀缺性。

值得关注的是,A股上市不仅增强了中国海油与境内投资者的联动,也将资本市场的力量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通过持续的股东回报,中国海油吸引了诸多长期资金和价值投资者,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同时,公司也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科技创新,提升全球竞争力。

同时,中国海油高度重视ESG工作,坚持将ESG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和治理体系。在环境方面,公司坚持环保至上、节约优先,积极落实低碳减排政策,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在社会方面,公司坚持服务社会,创造和谐,造福于民,关注社会需求,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治理方面,公司坚持高标准的合规管治,加强董事会建设,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深海到资本市场,从增储上产到绿色发展,中国海油在“十四五”时期的实践中展现出了能源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未来,中国海油将扎实推进增储上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三大工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证券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