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ESG专栏 > 正文

ESG委员会专家视角 | 责扬天下:生物多样性与ESG投资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3-03-29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编者按】为引导支持上市公司ESG相关工作,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协会于2022年11月成立ESG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汇聚了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者以及资深专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推动ESG工作发展的合力。现汇编整理ESG委员会委员及所属单位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供各方参考。

 

生物多样性与ESG投资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方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设立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基金。在此之前,中国还设立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募资规模达885亿元,聚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环境领域,以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资金,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利用财税激励措施,积极调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将资本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领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进一步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和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可能会给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流行语”,受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进一步关注。

一、生物多样性:隐藏的投资风险与机遇

生物多样性与投资,看似毫不相干、遥不可及,实则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之间的微妙平衡和相互作用产生了对社会和现代经济运行至关重要的服务,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据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的研究,大自然每年为人类提供价值超过150万亿美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几乎等同于全球GDP的两倍。许多行业的发展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其经济价值的产出也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

正因为如此,投资者认为,生物多样性与长期经济价值的创造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丧失同样也会为企业带来转型、监管以及金融风险,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生态系统的衰退会扰乱许多重要的供应链,导致这些依赖于自然的企业出现运营困难和成本增加等问题。同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也会导致重大灾害增多,届时,蒙受经济损失的将远不止依赖自然进行生产的行业。

如,世界上有近 75%的水果和种子,因为蜜蜂、蝴蝶等传粉生物群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农业产量的急剧下降会造成约21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新西兰的GDP),接踵而来的例如由饥荒引发的政治动荡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除了这些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之外,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企业施加的压力正在增加,并可能在未来造成巨大的额外成本。不利于自然的企业经营方式会因为相关监管政策而被迫整改或停止,从而导致企业的资产估值下降。

投资者逐渐将关注点从ESG投资进一步延伸至“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本”等议题,生物多样性对对其投资组合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不容忽视。

二、追求自然受益型的“内行”投资者

资本向善,义利并举,是虚幻的泡沫还是投资者可以追求的目标?生态系统衰退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但其危机也为投资者创造了真正的机遇。

具有前瞻性的投资者已经积极采取行动,以投资行为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将生物多样性作为决策过程的核心因素之一,系统地识别、评估、减缓和披露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开发为自然增值的投资产品和商业模型,通过践行ESG投资方式,从中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并获得收益。

1. 减缓措施递进的投资策略

采用具有战略性和科学性的方法,识别和应对生物多样性风险,可以有效减少生物多样性对投资行为带来的影响,将投资成本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生态与商业的双赢。

近年来,减缓措施递进(Mitigation Hierarchy)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关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已将其作为项目筛选、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应用工具。

什么是减缓措施递进?简单来说,减缓措施递进是投资者用于识别和管理被投企业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策略和工具。

投资者鼓励被投企业实施“减缓措施递进”策略,以寻求推动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成果并减少消极成果,该阶梯可以指导用户限制其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消极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避免和尽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采取能产生积极生物多样性结果的行动,为被投企业提供机会。

对于投资者来说,减缓措施递进的原则可以具象化至投资战略与流程等多个层面,包括制定一些可量化的目标,识别出业务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风险较高的产业或活动类型,并建立一定的筛选标准和机制。

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在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中常见的管理工具还包括机构的长期战略和目标、排除清单、禁入政策和行业专门信贷政策等。

2. 可量化、可视化的投资工具

荷兰一家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零售银行——ASN,是全球第一家测量其所有投资组合中生物多样性足迹的银行。

通过使用“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足迹”(Biodiversity Footprint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FFI”)框架,计算出其投资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当于将一片6600平方公里区域中的生物多样性完全清除,这个面积约等于上海市的大小。

投资者应加强对投资组合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将自然因素纳入投资流程,进行更加审慎和创新的投资。

生物多样性的足迹测量比碳足迹测量更加复杂,建立普遍接受的方法来衡量生物多样性表现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包括生物多样性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组织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等。

目前已经逐步开发出一些用于衡量投资者生物多样性足迹的方法和工具,如,展示全球范围内相对自然资本枯竭的热点地区的可视化、交互式在线工具ENCORE (Exploring Natural Capital Opportunities, Risks and Exposure),又如旨在评估企业生物多样性足迹和影响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评分(Global Biodiversity Score,GBS)等,用以帮助投资者识别评估生物多样性风险较高的行业与企业。

三、不断探索衡量的投资价值

“生态价值货币化”仍然是自然受益型投资面临的核心挑战,国内外投资者都在努力探索衡量生物多样性投资回报的方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与阿拉善SEE基金会合作翻译发布了《企业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与监测指南》(中文版),为企业管理和监测生物多样性绩效,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提供了方法,包括可衡量的总体目标、行动目标以及一套核心关联指标,使企业能够跨业务衡量生物多样性绩效。

该指南总结出一套“四阶法”,分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企业应如何规划生物多样性目标,选择和应用恰当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并以促进成效管理和企业生物多样性报告的方式收集、展示和数据分析。

指南还提供了针对每个阶段能够广泛用于多个行业的评估标准、指南和工具的清单。

企业生物多样性绩效规划与监测指南 “四阶法”如下所示:

·从企业自身出发,了解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和依赖,并确定优先保护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服务;

·设立企业生物多样性愿景、总体目标和行动目标,并制定具体实施战略;

·建立相互关联的核心指标框架,以便在企业内进行与生物多样性影响有关的数据汇总,并评估企业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制定与实施监测计划,监测在第三阶段确定的指标,收集、分析和共享数据,总结经验并进行调整。

参照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CFD)的成功经验,国际金融界在2020年筹备设立自然资源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NFD)工作小组,旨在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全面了解自然风险并纳入决策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气候风险,同时提供一个框架,让各金融主体能够采取行动应对不断变化的自然相关风险,以支持全球资金流从对自然不利的结果转向对自然有利的结果。

TNFD框架遵循七个原则,即市场可用性、以科学为基础、与自然相关的风险、目的驱动、综合和适应性、气候和自然的关系、全球包容性。TNFD的工作范围集中在如空气、土壤和水等与自然有关的元素,是一个促进世界范围内与自然相关的报告一致性的工具,用于完善短期金融风险及由自然依赖而带来的长期风险。

生物多样性投资环境的成熟还有待时日,但潮水的方向是明确的。致力于创造长期价值的投资者需要在行业、经济和全球层面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将生物多样性丧失作为系统性风险纳入投资管理流程,为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四、中国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情况

我们从《中国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研究报告(2022)》中摘取的部分数据和最新发现如下所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去,为了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努力。

 1.中国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还处于起步阶段

图片1.png

 2018-2022年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中披露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报告占该年度所评报告总数的百分比

总体上,中国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还处于起步阶段,披露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报告数量在逐年增加。

2022年披露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的报告(670份)比2021年(404份)增长65.84%,总体占比为28.89%。

2.采掘业和电力行业相对领先

图片2.png 

2022年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中各行业披露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报告占该行业所评报告总数的百分比

本年度采掘业和电力业披露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报告占比居13个行业的前两位,分别为67.90%和63.12%。

采掘和电力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监管机构、社区等利益相关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认识的提升,增加了企业披露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内在驱动力。    

另一方面在于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全过程参与生态修复,探索发展生态产业,更好的促进了企业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而使更多更好的实践案例得以涌现。

比如,《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3.全球越来越关注自然相关的风险和机遇,披露减少运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愈加系统全面

图片3.png

 披露减少运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的报告数量占本年度所评报告总数的百分比(2018-2022)

本年度有493份报告披露了减少运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占报告总数的21.26%,比例较2021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全球越来越关注自然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其所带来的风险成本和可能创造的商业价值正逐渐被评估出来。

比如, 2022年1月发布的《新自然经济报告:中国迈向自然受益型经济的机遇》发现,中国GDP总量的三分之二因自然损失面临风险。但是,通过15项自然受益型系统转型,到2030年,三个关键社会经济系统可在中国创造1.9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和880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

企业在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环境保护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相关报告中涉及减少运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的内容越来越系统全面。

2023032913581680069489426099944.png

 中国三峡集团发布的首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

例如,2022年5月,中国三峡集团发布了首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对其近三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管理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披露。

4.透明可靠的自然相关财务数据披露已被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所重视

 

图片5.png

 披露生态保护资金的报告数量占所评报告总数的百分比(2018-2022年)

2022年,披露生态保护资金的报告数量和占比均有稳步提升。102份报告披露了此项指标,占报告总数的4.40%,总体来看,生态保护资金仍是4个指标中报告披露最少的,占比较低。

生态保护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透明可靠的财务数据披露已逐渐被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所重视。比如,太古公司依靠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支持在内部更快的以较低成本测试新技术,找出最适合业务的解决方案,并计算出具体的环境效益。

金融机构的生物多样性投资对企业的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具有重要的支持引导作用,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增强披露生态保护资金投入的意识。

5.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披露中长期保护目标,披露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更加多样化

 

图片6.png 

披露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的报告数量占本年度所评报告总数的百分比(2018-2022年)

2022年披露生态保护制度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为247份,占报告总数的10.65%,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77个百分点。

在披露“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内容方面,一些企业选择披露管理方法、已有计划的中长期目标,并定期发布目标阶段性达成情况。比如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在报告中将基线数据、2021年的数据与制定的中长期目标放在一起对比。

近年来,披露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更加多样化。比如,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在报告中披露出其制定了《生物多样性政策》,鼓励下属主要公司、联营企业、合作伙伴等相关方保护生物多样性;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报告中披露出其制定发布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声明》《生物多样性工作指引》《环境秩序管理基本标准》等。

6.企业披露倡导公众保护生态系统的行动更趋长期性,兼顾线下和线上,线上活动更加创新多元

图片7.png 

披露倡导公众保护生态系统的报告数量占本年度所评报告总数的百分比(2018-2022年)

2022年披露倡导公众保护生态系统的报告数量为278份,占报告总数的11.99%,比上一年增加了3.83%。

从披露内容上可以看出,企业开展倡导生态系统保护活动逐步趋向长期稳定,颇具创新的线上活动增多,比如VR全景线上参观,联合合作伙伴发布自然相关纪录片。

结合六大披露特征,我们建议企业:

一是以报告促沟通,加强多层次、多维度沟通与互动,促进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

二是以报告促评估,加强企业对自然影响与依赖的评估,识别相关风险与机遇,为更好的管理决策和开展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奠定基础。

三是以报告促管理,增强生物多样性议题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的实质性,紧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在联合国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我们鼓励企业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建设,加强和规范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讲好中国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的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